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

英雄! 再見!

因為某些因素,目前我暫住在岳父岳母家,所以我每天都必須利用工作空檔趕回家餵那群嗷嗷待哺的河魨們,但今天卻是讓我非常難過的一天,拉開工作室的拉門,一眼就發現缸裡少了一隻!

每次餵食衝第一的英雄,最有活動力的英雄,最會跟我互動的英雄,現在就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了!

第一眼在水族館看到他,還是不到兩公分的小黃金娃娃,又很幸運的遇到特價,當下就把零用錢湊齊帶他回家了,眼看他一天天成長,足足八公分的體型,圓圓的,又很健康,為了他我還把上蓋加重,就是怕越來越好動的他不小心刷缸刷過頭跳出缸外......

世界上沒有後悔藥,任何文字都無法說明我此刻心理的難受,因為再也沒有一隻黃金娃娃,能替代我心中唯一的那隻黃金娃娃的存在......

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

轉載-包裹式給付、住院天數變少 健保新制上路 該如何自保

阿文因車禍造成足部開放性骨折,才剛覺得身體狀況穩定,醫院就說治療結束,請他出院。阿文想到去年底同事小高也是足部骨折,住了7天才出院,這次他住5天就被趕出來,理由是:DRGs診斷關聯群新制規定,開放性骨折、足部手術無併發症或合併症,平均住院天數5天。

骨折後不能騎車上班,還常要請假復健,薪資縮水,又因為住院天數變少、少領了2天的保險理賠金,阿文感嘆,這個什麼DRGs制度到底是什麼「碗糕」?

以 往健保的給付制度是「醫院用多少錢治病,健保局就付多少錢」,2010年1月起實施的DRGs新制則是「健保局將疾病分成不同組別,採取同一組別疾病統一 給付金額」,代表每一種疾病依年齡、併發症等不同,各有不同的給付金額,這對民眾的醫療權益與費用支出將產生一定的影響,以下將分析DRGs新制實施後, 民眾就醫住院時可能發生的情況,以及個人醫療險的因應之道。

名詞解釋_DRGs
發佈文章
DRGs診斷關聯群(Diagnosis Related Groups)是一種今年元旦上路的健保支付制度,是將醫師診斷為同一類疾病、要採取類似治療的疾病分在同一組,再依病人的年齡、性別、有無合併症或併發 症、出院狀況等再細分組,並將同分組的疾病組合依過去醫界提供服務的數據為基礎,計算未來健保局應給付醫院的費用,這種支付方式又稱為「包裹式給付」,也 有人以「同病同酬」來形容。
情況1》病還沒好,時間一到就會被趕出院

DRGs制度實施後,健保局規範出每項疾病住院的基本天數,若醫院無法在規定的天數內治癒患者,健保局也不再多給付費用,可能會發生患者「病還沒好,就被趕出院」的情況。

自救方案:用日額型醫療險,補足延長住院的自費缺口

日額型醫療險可給付住院日額理賠金,住院幾天就理賠幾天,病患或家屬就不用擔心醫院為控制醫療成本,把病患趕出院,可以延長住院時間直到治癒再出院。

不少保險公司的醫療險還有「長期住院理賠金」,若因住院治療且住院日數持續30天以上,除了給付住院醫療日額保險金外,還會依條款規定倍數給付「長期住院理賠金」,讓病患即使長期住院治療,也能安心療養。

情況2》治療過程拖更長,自費額頻頻增加

因 為住院天數受限,醫院可能會要求重病患者必須出院後再入院,或是進行分段式治療,換句話說,將拉長患者的治療過程,總住院天數增加,衍生費用也會隨之提 高。換個角度來看,住院天數拉長,無法上班、無收入的天數也會拉長,但家庭開銷卻持續支出,無形中將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經濟負擔。

自救方案:提高日額型醫療險或是實支實付醫療險額度,彌補家庭支出的開銷

江政哲舉例,一般人覺得日額理賠1,000元已經足夠了,但若將日額理賠提高到2,000元,一半用來給付醫療費差額,一半彌補生活費用的開銷,將能降低病患與家庭的經濟壓力,若無需負擔家庭經濟,還能使用更好的藥物或檢查,享有更好的醫療品質,不無小補。

此外,目前部分產險公司也推出1年期不保證續保的健康險,其費用較為低廉,也是預算有限的民眾,增強自身醫療保障的管道之一,但缺點是萬一當年度發生住院理賠頻率太高,隔年要續保可能會被拒絕。

情況3》慢性病、重症病患醫院拒收,可能成為「醫療人球」

DRGs 診斷關聯群是健保局以「同病同酬」包裹式給付的方式,給付給醫療院所,所以一些手術風險高,或是手術後併發症多的病患,醫院就必須支付更多的醫療成本。舉 例來說,罹患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,手術前後都需要許多的照護與醫療,有些醫院因為擔心這些照顧將會超過健保局的給付限制,造成醫療成本的增加,所以部 分醫院可能會挑選病人、拒收重症患者。

自救方案:用癌症險、重大疾病險與特定傷病險的保險給付來支應

重症患者的治療時間長、費用高,一般住院日額醫療險主要在於提供住院手術相關疾病醫療費用補貼,恐怕不足以應付重大疾病治療過程中增加的醫療費用。

因此,如果重症患者先前已有投保癌症險、重大疾病險或特定傷病險,保險公司就會依照保額一次給付一筆保險金,讓保戶用以負擔這些醫療支出,補償保戶患病的醫療費與收入損失。

另外,建議有慢性病家族病史的人,如果尚未投保上述3種醫療險(編按:癌症險、重大疾症險、特定傷病險),可以考慮投保,以免未來不幸罹病,還被醫院拒於門外,只不過,民眾要有保費並不便宜的心理準備。

情況4》原本是住院手術會改成門診手術

一般醫院為規避新制,可能會將原來住院時進行的手術,改為不需住院、直接在門診時進行手術,這樣一來,民眾自費支付的費用又會增加。

自救方案:檢視醫療險保單中是否包含門診手術項目理賠

早期的醫療險保單,因保費便宜、理賠項目較為簡單,所以較少將門診手術納入條款,直到民國87年終身醫療險出現後,各家保險公司才逐漸將門診手術納入理賠條款中。

門診手術理賠方式包含兩大類型:一種是只理賠條款內的門診手術,如果該門診手術項目並不在保單條款的手術表內,就不予理賠。

另一種則是理賠保單條款內的門診手術,若不在手術表內的門診手術,則依健保局給付的點數比例予以理賠。

所以民眾可以先檢視自己的保單條款,是否已包含門診手術的理賠項目,若是在民國87、88年前投保、沒有門診手術理賠項目的醫療保單。建議不妨再加保囊括門診手術理賠的實支實付或日額型醫療險,提前做足保障。

Tips_留意保單內「門診手術」定義上的差別

醫療險中的門診手術理賠可轉嫁門診手術的治療費用,不過,在投保前應檢查保單條款中 「門診手術」的定義。早期醫療險保單的「門診手術保險金」,是指住院後進行的門診手術,也就是在「必須住院」的條件下在門診進行手術,這與沒有住院、只在 一般門診時進行「門診手術」大不相同,投保時須小心分辨。


延伸閱讀:遭醫院不合理對待,可向健保局投訴


除了靠商業保險來彌補醫療費用不足,降低被醫院要求提早出院或是拒絕治療的風險之外,民眾若真的碰到醫院拒收,還有其他對策嗎?

有的!健保局已將癌症、精神病患、血友病、愛滋病、罕見疾病、住院天數超過30天,使用葉克膜(ECMO)個案、臟器移植併發症及後續住院占住院費40% 重症的病患,排除於DRGs新制之外;審核人員也會針對提早轉院或自動出院的個案,依其住院日數,及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否合理,訂立監控標準,以觀察病 人是否被迫提早出院。

健保局表示,目前已設立申訴電話0800-030-598,供碰到問題的民眾進行申訴,健保局將會依發生地點及相關 事證記錄,分發到各分區事業組負責單位,指派專人至醫療院所蒐集病歷、了解申訴案實情,依不同的情況深入處理,若醫院真有違規強迫病人提早出院,違規嚴重 的醫院則可予以停約,屆時,健保局也會讓病人繼續留院或回醫院治療。

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

不說最後一句話,則可以避免紛爭

有位高傲的富婆,在一家非常昂貴的餐廳裡,一直抱怨這樣不對,
那樣不好。侍者耐著性子直賠不是。但這位富婆的氣燄反而越發
囂張,隨而指著一道菜對侍者說,「你說,這叫做食物?我看連
豬都不會吃!」

侍者終於按捺不住,對這位富婆說:「太太,真的是這樣嗎?
那麼,我去替妳弄點豬吃的來。

一個是「心中無半點善意」,一個是「胸中無半點寬容」,真是
道盡現代人典型的交往模式,再看看下面二則夫妻的對白。

丈夫:「聽妳講話就像是一個白癡。」
太太:「你難道不曉得只有這樣,你才會懂?」
「拿去洗衣店的襯衫拿回來了嗎?」丈夫問
「我是你什麼人,女傭嗎?」妻子回答
「當然不是,」他頂了回去,「你如果是女傭的話,至少
應該懂得怎樣洗衣服。」

我們經常掉進一個陷阱,就是爭論必有輸贏,在所有的爭
吵事件中,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觀念,將之視為金科玉律,
不肯退讓。我常開玩笑說,這就是所謂的「禮讓」-----
不管自己有沒有「禮」(理),別人都要「讓」。
更重要的是雙方都不願意放棄說「最後一句話」。似乎誰
說了最後一句話,不管有理無理,誰就是勝利者,以致爭
吵不休。

想解開纏繞在一起的絲線時,是不能用力去拉的,因為你
愈用力去拉,纏繞在一起的絲線必定會纏繞得更緊。人與
人的交往不也一樣,很多人只知道「得理不饒人」、
「火上加油」,卻不曉得「逢人只說三分話」、「順風扯
蓬、見好就收」的道理,結果關係纏繞糾結,常鬧到不可
收拾的地步


是非對錯並沒有快樂來得重要。快樂的秘訣就是「退一步」
,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。讓對方做「對」的人,並不代表
你就「錯」了。因為,當一切都好轉後,你會發現你將獲得
放下的平安,也會感到讓別人「對」的喜悅。由此,你也做
「對」了。

邱吉爾在退出政壇後,有一次騎著一輛腳踏車在路上閒逛。

這時,也有一位女士騎著腳踏車,從另一個方向急駛而來,
由於煞車不住,最後竟撞到了邱吉爾。

「你這個遭老頭到底會不會騎車?」這位女士惡人先告狀地
破口大罵:「騎車不長眼睛嗎?……」

「對不起!對不起!我還不太會騎車」邱吉爾對那位女士的
惡行惡狀並不介意,只是不斷地向對方道歉,「看來妳已經
學會很久了,對不對?」

這位女士的氣立刻消了一半,再仔細一看,他竟然是偉大的
首相,只好羞愧地說道:「不………不………你知道嗎?我是
半分鐘之前才學會的……教我騎的就是閣下您。」

有位智者即說:「幾分容忍,幾分度量,終必能化干戈為
玉帛。」

曾有一對父子坐火車外出旅遊,途中有位查票員來檢查
乘客的車票,父親因為找不到車票而受查票員怒言以對。
事後,兒子就問父親,為什麼剛才不反目以對呢?父親
說:「兒子,倘若這個人能忍受他自己的脾氣一輩子
,為何我不能忍受他幾分鐘呢?」

「不說最後一句話,則可以避免紛爭」這也是我時時
提醒自己的座右銘

不要做一隻杯子,而要做一個湖泊

不要做一隻杯子,而要做一個湖泊


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師身邊有一個總是抱怨的弟子。

有一天,他派這個弟子去買鹽,弟子回來後。

大師吩咐這個不快活的年輕人抓一把鹽放在一杯水中,然後喝了。

「味道如何呢?」大師問。

「苦。」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。

大師又吩咐年輕人把剩下的鹽都放進附近的湖裡,弟子於是把鹽倒進湖裡。

老者說:「再嘗嘗湖水。」

年輕人捧了一口湖水嘗了嘗。

大師問道:「什麼味道呢?」

「很新鮮。」弟子答道。

「你嘗到鹹味了嗎?」大師問。

「沒有。」年輕人答道。

這時大師對弟子說道:「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鹽:不多,也不少,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這麼多,但是,我們體驗到的痛苦卻取決於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,所以,當你處於痛苦時,你只要開闊你的胸懷,不要做一隻杯子,而要做一個湖泊。」